如果新闻的能量密度不足以点燃读者、观众、听众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、想象力,支撑他们读下去、看下去、听下去,那它的生产者报社、广播机构、网站就会“熄火停车”。因之,新闻应当“有用”。“劳动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有意义”。只有足量的全新信息点、知识点以及思想火花,才能为新闻作品灌注生机;只有发现、唤起并满足受众的内在需求,新闻产品才能实现效用较大化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资讯共享已成潮流。生产独家新闻,拼的是眼光、思想和智慧。职业媒体人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必须变海量为能量、变速度为深度、变渠道为味道。一句话,呈现事实,揭示本质,挖掘价值,让大数据回归小数据。真实、透彻、深刻的内容呈现,在任何时候都是倍受欢迎的。这是因为,对于普通人来说,粗糙大数据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谈不上有什么实际价值。格林斯潘说:美国自上世纪以来GDP一直在增长,但“GDP的重量”并没有增加。因为构成GDP的产品蕴含了更多的技术和文化元素。可以预言的是,当能量密度加大后,我们就未必需要厚报纸、长节目和一堆不能编码的网络数据。